数年安防,如大树扎根、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在行业科技相对沉寂时,这是一个产业价值思考的“灵魂拷问”,从小到大转而盛世,为世界带来了和改变了什么。其实,当AIoT与安防融合而战时,智能安防的浩海不止于边边角角缝补修饰,而在于改变原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能力,降本、提质、增效是行业聚焦主航道与场景业务的二次对焦,也是安企重仓跟进、集中输出后再一次的场景争夺战与能力排位赛。
一、打响降本增效的价值维度之战
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都是这两年的高频词汇,尤其是后者,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首次提出,并在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今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提升带来智能安防产业跃迁,在大大小小场景释放挖潜、提质、增效、降本的新动能。以行业龙头海康威视来看,拥有3万多个硬件型号,不仅包括智能安防产品,也包括各种应用于企业核心生产运营环节的数字化新品。推出观澜大模型具备三层架构,分别对应基础类大模型(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面向金融、交通、能源、工业等)和场景模型(用户模型)。很显然,如果要将海康威视技术路径与业务运行逻辑分解成各能力输出,那在集中在硬件能力、软件能力、AI能力、服务能力层面。前两者能力就是软硬一体打造技术基座与应用桥梁,来筑桥铺路般为千行百业与万千场景来做深化与吃透,并与前两个能力融合为用户带来实实在在降本增效的业务能力和方案。
提质、增效、降本是当前企业客户最核心的需求,其中提质是提升品质和竞争力,增效是提升管理效率,包括通过数字化运营降低管理成本。当智能安防已经上升至与企业业务紧密相连时,很关键的一步就是提质增效,把线下业务需求与工作流程数据化,变成一个可度量的标准化数据。
降本增效,提质强企,企业用户,现在都很现实,只为价值买单。如果价值有多个衡量维度,那提质、增效、降本是企业客户的终极目标,也是考量安企技术能力有无用武之地的不二准则。这一玩法与赛道规则未必适用大多数传统安企,因为这一群落企业很难去把控市场节奏,对于技术最前沿又难以触及。同时,各路玩家从不同赛道并道而来,智能安防以往熟悉的市场与用户,又变得陌生起来,安防从一个已知的市场,变为充满无数未知变数的市场。所以,大多数安企开始绝地求生般的厮杀突围,这一点从2024年一大批家用摄像机同质化更甚与智能家居毫米波雷达应用的步调一致就能看出。
诚然,偏C端的市场与企业与商业客户还是存在选购时的诸多差别,这也是大多数安企在擅长领域比卷的能力,在不擅长领域退居二线甚至是全线溃退。寒冬凛冽更甚于以往,如何通过高举高打提质、增效、降本的服务牌,来放手一搏?
二、降本增效、处处绽放、博弈迭兴
传统安企要从纯安防的管人、管事、管物到全量场景的精细化管控并与业务流程融会贯通,形成价值闭环,对于大多数这是绝地求生的背水一战。当然,也不乏欣横纵、金三立等一批从传统监控到深耕电力行业解决方案的先行者。
智能制造、降本增效
涉及到提质、降本、增效,我们惯常将其归结至智能制造行业,这里是提质增效最先场景和应用试验田。由于智能制造大多都是集约化的产业园区来驱动,因此最近几年常可以看到未来工厂、智能制造、降本增效的宣传语,不绝于耳。综合来看这一市场基本痛点是围绕园区在生产车间、生产线体、辅助设施、仓库保存、产品运输等业务流程中,对生产效率提升、生产异常事件处理、浪费消耗问题、人员流失、管理组织变革以及在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孤岛、技术难题、资金问题、管理精细等。
所以智能制造多年,市场反馈大多是概念满天飞,技术一大堆,摸石头过河,还是差强人意。光提概念,容易“假大空”,还是落到实际案例之中浅显易懂。陕钢集团龙钢公司在智能制造之路上的积极探索,具有示范意义。用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借助智慧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导入炼钢四级成本核算体系,建立数字采集、数字核算、数字管理和智能分析等多元化系统模型,构建“人、机器、资源”全方位智能网络和炼钢生产过程一体化数据仓库,实现各系统数据互通、各工序产线互联、各生产要素互惠,为后续产、销、研、财数字一体化协同体系建立打好基础。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戴卸滑板油缸,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对天车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天车无人值守和远程操控;完成配电室及电缆隧道机器人巡检项目,及时发现故障和系统异常,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系统维护费用。
从智能制造看降本增效,应当从高频、刚需、价值大的场景率先入手,快速实现价值闭环,然后再逐步向更难的场景深入,这样才能形成正循环的飞轮效应,推动更多应用场景的开展,方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达到进入良性循环、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医院场景、“快”中有“细”
一般场景/产品,希望用户停留时长越长多越好,使用越多越好,但医院不同于一般场景。这里对降本增效,额外看重。尽管医疗信息化建设已有多年,但医疗大数据产业的整体建设速度仍略显乏力,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在整体医疗体系建设方面,传统医疗服务存在就医过程费时费力、缺乏日常健康咨询服务、医疗服务与患者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武汉协和医院近期上线了“AI智慧门诊”,其中有智能加号、智能候诊室等功能,以智能候诊室为例,患者线上挂号之后或在医院内候诊期间,可以提前和医生的数字人对话进行AI预问诊,大模型能够生成预问诊的病历,然后回传到医生工作站内,能够节省医生时间。
上海市同仁医院建立设备资产画像,实行规范的一机一档制度,以确保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准确性。构建手术室物联网管理系统,实现定位能效一体化,既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具体位置,又可以通过监测设备的开机、关机、使用时间及使用时长等状态,评估设备的使用效率,为设备运营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总值超过亿元的大型设备,通过对其核心部件的数值监测和业务数据的采集分析,制定合理的保养计划,以确保大型设备的健康运行。
智慧医疗对与安防行业来说,是个大机遇的产业场景。之前就有诸多纯安防企业苦心经营多年也一直未转场,也有后继者通过视频监控产品做类似胃镜窥探,楼宇对讲企业的智慧呼叫和门诊一体化系统等等。未来,围绕帮助医疗机构更高效、高质量运转,帮助患者更便捷、精准就医,帮助医院更极致降本增效,帮助相关监管部门更实时把控情况并制定相关决策等维度,医疗数据资产的应用价值将被不断挖掘,商业化落地场景也会逐步增多。
提质增效、乡村之道
如果乡村农业是一场景,那这里提质增效的谈资更多,毕竟这曾经是一块“科技荒芜”,哪里都是机会。
与提质增效相关的科技方式,可以从种植业智慧化、畜牧业智慧化、渔业智慧化、农垦和农机智慧化等。通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于种子基因检测、分子标记、表型处理,对良种繁育过程全流程数据化管理,使得育种流程可管可控,提高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从种子源头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实现种植过程中的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慧灌溉、智慧农垦、智能农机等,实现农事生产实时监管、智慧育种万物智联。比如,华西村梨园种植中运用了无人机、无人值守果园机器人、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数据传感器等几十种高科技设备,使得梨园亩产在2020年超过1.5万元,甜度比同产区高一度;盒马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创新生鲜供应链模式,通过去掉中间环节的订单式农业直接采购。
乔府大院建设“数字农业智慧监管”工程,覆盖黑龙江省五常市高标准稻田3333公顷,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首批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单位”等称号。目前,完成的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建设包括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水质、土壤、空气、田间气象监测系统,以及电子灭虫设备等,依托数字农业平台,打通种植、生产、仓储、物流等主要环节,实现五常大米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
三、能力大考:认知与阅历的巨大翻新
降本增效是新质生产力的在产业化与商业落地中最为显而易见的价值体现,而这一切都需要基于安企生产与运营基础之上。这也是智慧安防的技术底座与运行逻辑,传统安企也开始在场景化的效能与价值挖掘中,更加游刃有余。
风起于降本增效,对于安企跨维度的竞争有望在新赛道跑出黑马,尤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5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点线面”同步发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其中,“点”就是要聚焦重点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线”就是聚焦重点产业链,推进数字化协同改造;“面”就是聚焦重点集群、重点园区,建设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数字化的降本增效能力,将繁琐的智能制造业务流程,上面千条线,拈花针线活,以巧力与东风来翻开安防建设新的一页,这也是耕耘近四十载的中国安防行业又一有意义的幸事。
转载于:【CPS中安网 cps.com.cn】